多多買菜快遞代收點怎麼賺錢,代收點賺錢方法?

在當前促進企業互通互聯的大環境下,多多買菜選擇採用一套傳統的商業模式來擴展一個市場已經飽和的業務,可能是為了挽救社區團購業務。這種決定是否明智值得商榷。

多多買菜快遞代收點怎麼賺錢,代收點賺錢方法?

社區團購這項服務又有了新的創新,他們開始提供代收快遞的服務。

最近,很多購物網點開始悄悄嘗試提供包裹代收服務,引起了廣泛關注。久違的快遞末端競爭市場終於迎來了一個強勁的潛在對手。

儘管後來因為資質問題,該公司被多地郵政部門監管提醒,但這件事情仍然給整個行業敲響了警鐘,這個警鐘具有雙重含義。

社區團購這個生意還能持續下去嗎?許多巨頭紛紛退出這個領域,而多多買菜正在進行轉型。這是否意味着對社區團購做出了否定?

快遞代收行業的業務存量空間如何?市場是否還需要一家新的快遞代收企業呢?

被逼出來的生意

最近,有報道稱美團優選已經開始裁員,而之前橙心優選也已經正式從滴滴出行APP下架。此外,社區團購創業團隊十薈團最近也陷入困境,這一系列事件似乎表明了社區團購的前景並不樂觀。

多多買菜想出了一種新的模式:開設驛站。這種模式可以減少顧客的等待時間,提高菜品的新鮮度。

為了提供更多服務和便利,我們決定將業務擴展到驛站服務。

觀察社區團購的站點,可以看出快遞驛站一直與社區團購有着緊密結合,可以說社區團購天然帶有驛站的基因。許多加入多多買菜的站點本身就是快遞驛站,因為價格競爭使得驛站經營不太景氣,僅依靠快遞服務無法維持生意,因此他們選擇加入社區團購這種模式作為額外的收入來源。

焦作某韻達驛站的老闆告訴陸玖財經:“現在快遞行業的利潤越來越低,所以我開始涉足社區團購業務,這給了我額外的收入來源。很多和我一樣做快遞的朋友也加入了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平台,特別是那些位置好的站點,一天的傭金都能有兩三百塊錢。”

社區團購與驛站的結合,可以充分發揮流量優勢,為團長們提供新的收入來源。拼多多可能正是看中了這一點,選擇進一步結合和轉化這兩者。

去年,陸玖財經在與幾家社區團購的內部人員溝通時就預測了這個行業的前景會十分嚴峻。他認為,這個行業的獨特商業模式可能不具備可持續性,或者需要進行重大調整,最終可能只是一種吸引顧客流量的生意,實現盈利將不容易。

多多購物選擇成為社區團購的驛站,或許是受到社區團購商業模式的壓力,需要尋找更多的業務賦能點。

據陸玖財經的發現,近期發現許多多多買菜的站長在抖音等平台上紛紛為“多多驛站”進行推廣。這些站長在“多多驛站”賬號下發布的短視頻中宣稱,多多買菜代收點服務已經與三通一達、極兔等快遞公司進行了系統對接。首批入駐站點可以享受官方提供的四大補貼,具體內容包括但不限於3000元的入駐補貼、每天最高500元的包裹補貼、免費短信和智能語音通知以及PDA與打印機等設備。這種經營模式與初期的社區團購擴張所採用的燒錢策略如出一轍。

陸玖財經通過對多多買菜代收點海報的研究發現,其實多多買菜代收點就像給自己增加了一個快遞驛站的身份,讓店主通過代收發快遞業務來增加收入。

顯而易見,僅僅依靠社區團購業務似乎難以實現良好的收入模式。

企業大了之後的必然

陸玖財經曾多次表示,拼多多選擇了與C2C平台相似的發展路徑,沿着淘寶曾經走過的道路前行,需要重新經歷支付、打假體系、售後服務體系、物流快遞、驛站等各個環節的探索和嘗試。

你的意思是,拼多多今天選擇擴展到驛站服務是因為企業業務擴大的必然選擇,因為不能一直依賴競爭對手的業務來提供用戶服務。

陸玖財經在四川進行了對社區團購的調研后,發現多多買菜的業務模式與其他社區團購明顯不同。他們在推進速度和覆蓋範圍上保持獨特的節奏,與許多企業不同的是,他們並沒有簡單粗暴地購買競爭對手的網點資料,並直接複製覆蓋,而是通過選擇另闢蹊徑,尋求更多獨家合作來進行擴張。

或許,在初期的業務試錯階段,拼多多就已經認識到單純依賴社區團購難以支撐這一商業模式。因此,看似難以成立的社區團購在多多買菜身上煥發新生,成為了拼多多電商帝國的最後一公里解決方案。

以前,拼多多的物流和快遞寄存環節採取了開放策略。儘管與極兔緊密合作,但三通一達和順豐均是拼多多的快遞服務商,而菜鳥驛站和豐巢也可以正常為拼多多的包裹提供服務。在電商環節中,存在激烈的競爭,然而在小小的包裹環節卻呈現出異常和諧的局面。

為什麼拼多多要破壞現有的和諧局面呢?

這是電子商務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必然結果。

首先,數據的存儲方式非常重要。

拼多多的包裹大多是小件、低價值商品,因此通常不會送貨上門,而是寄放在菜鳥或者豐巢快遞櫃。這樣一來,拼多多的業務狀態很容易被競爭對手了解,有些人可能會擔心這等於在競爭對手面前暴露了自己的業務資料,就好像沒有穿衣服一樣。

其次,服務質量問題也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阿里當年決定投資菜鳥,是因為那個時候整個行業沒有一個良好的最後一公里解決方案,用戶對快遞問題的投訴非常多。

為了確保拼多多服務的連貫性和完整性,提供高質量的最後一公里解決方案至關重要。這將有助於提升消費者對拼多多的信賴感,促進其持續發展。

最後,業務之間相互補充。

目前各大電商平台都在努力建設自己的物流體系,比如阿里的菜鳥網絡、京東的自有物流以及美團的外賣配送團隊等等。最終,這些公司競爭的焦點其實是物流速度和服務質量,因為消費者的選擇最終會影響交易量,而購物體驗是他們做決定的重要因素。

目前,拼多多需要類似驛站這樣的模式來彌補後端的不足,以構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畢竟在電商環節中,只有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整個流程才算完整。

發力驛站,可以說是拼多多從普通企業走向巨頭的必然進程。

驛站是個好生意嗎?

阿里巴巴已經證明了自己的道路是正確的,拼多多如果想要繼續壯大,其實可以借鑒學習一下。

根據抖音平台上傳的海報信息顯示,多多買菜代收點服務系統已經與中通、韻達、圓通、極兔等快遞公司進行了系統打通,入駐站點可以獲得多多買菜團點增收、退貨寄件線上引流等多重權益,並且首批入駐站點還可以直接獲得官方提供的強勢補貼。

這和菜鳥驛站前期的打法無不類似,依靠新平台的蜜月期實現迅速擴張。任何一種新的商業形態,在發展初期都需要先投入資金積極拓展市場,例如共享單車、在線教育、電子商務等等。有的商業模式取得了成功,有的仍在努力探索中。

經營驛站真的是個好生意嗎?別人碗里的肉,究竟有多香呢?

曾經,某位河南菜鳥驛站的站長向陸玖財經表示,阿里做菜鳥更多地具有戰略意義,起到了解決方案的作用。在整個集團中,菜鳥的份額實際上並不大,而且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並沒有指望這項業務能夠帶來很多利潤。

多年來,菜鳥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但阿里整體卻盈利,並且有足夠的資源支持菜鳥發展。相比之下,拼多多目前整體尚未盈利,可能會繼續虧損,因此選擇進軍驛站業務是否可持續存在疑慮。另外,市場上是否還需要另一個新的驛站服務也是一個問題。

讓我們看一組數據。

除了菜鳥驛站之外,目前中通旗下的兔喜超市、圓通旗下的媽媽驛站、韻達旗下的韻達快遞超市、以及順豐旗下的驛收發等服務提供商,都在致力於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據數據顯示,僅菜鳥鄉村驛站日均處理包裹量同比增長超過280%,覆蓋全國1000個縣;順豐驛收發已在全國超過6萬多家;圓通旗下的媽媽驛站在全國開店總數已經超過3.6萬家;百世鄰里驛站的數量預計到2022年底將達到5萬個。

除了傳統的驛站服務,現在還有類似豐巢的智能自提櫃作為補充,可以說目前市面上這些快遞末端服務已經基本實現全覆蓋。這種情況下,拼多多仍然有一定的市場空間,因為其主要優勢在於提供更多選擇和更優惠的價格,尤其受到注重性價比的消費者青睞。拼多多可能通過不斷優化快遞配送服務,提高效率和品質,吸引更多消費者選擇其平台進行購物。

此外,實際運用中驛站模式並不盡如人意。作為代收點,驛站無法將快遞送至用戶家門,這讓用戶感到不滿。在價格戰的情況下,快遞員的單件配送費已經變得微乎其微,但他們還需要支付驛站的保管費。

驛站自身經營者也是苦不堪言,順豐的驛站站長李老闆曾向媒體透露:“驛站的生意確實不容易,我們還受到了總部的一些限制,比如簽收率、好評率都會直接影響我們的收入,去年整年我才賺了兩萬塊錢。”

在目前提倡企業間相互合作和連接的大環境下,拼多多採用了一種傳統策略,來擴大一個市場已經完全飽和的業務。這樣做可能是為了拯救社區團購業務。這個決定是否明智呢?

互聯互通也許才是正解

曾經的互聯網思路是競爭激烈的零和遊戲,但未來的互聯網將迎來共贏共榮的局面。

在目前反壟斷的大環境下,企業不大敢再利用自身資源和流量優勢來實施二選一或者採取非法手段對競爭對手進行打壓。

實質上,菜鳥驛站作為阿里巴巴旗下企業,是一種可以供所有電商選擇使用的社會基礎設施。無論是拼多多、京東還是美團,都可以選擇使用菜鳥驛站進行快遞入庫,因為菜鳥並無權力拒絕競爭對手的快遞入庫。

多多買菜在進行小範圍業務嘗試時,因為一些資質問題受到了廈門等多地郵政部門的監管提示,可能存在一定的政策風險。

就這一事件,拼多多也做出了回應。他們表示並未在多多買菜的所有站點提供“多多買菜”代收業務,而是為擁有快遞業務資質的站點提供了“多多買菜快遞驛站收發件服務系統”。

一些行業內專家認為,由於多多買菜系統實際上涉及快遞寄收業務,因此需要符合快遞業務經營的相關資質要求,而僅提供互聯網信息服務的說法可能站不住腳。因此,拼多多在完善末端服務時可能會面臨一些困難。

在國內,快遞驛站通常需要與快遞品牌方簽署合作協議,依託品牌方的經營資質開展業務。根據協議約定,驛站不得使用第三方寄件系統進行寄件,也不得使用第三方收件系統進行入庫。這意味着單獨的驛站並沒有經營資質來進行業務。

從業務整體角度來看,拼多多目前應該把重點放在提高客單價、解決產品質量保障問題,以及儘快實現整體盈利方面。

在全國範圍內,驛站的生意已經逐漸穩定,多多買菜想要進入這個領域,但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然而,這種燒錢可能導致市場的不穩定和資源的浪費,同時還需要應對商業規則的各種限制。

目前國內快遞和末端網點的資質審核並不容易通過,這意味着即使拼多多想要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統,也會受到政策和市場的限制。因此,目前也只能是通過與現有驛站品牌建立合作來解決物流服務的需求。

因此,如果拼多多希望儘快實現盈利,現在更應該選擇繼續合作使用菜鳥驛站,而不是再建設一個全新的菜鳥驛站。

提供更多品質有保障的低價產品,這也許才是拼多多應該聚焦的事情,因為這樣可以更快地實現盈利,同時給消費者帶來更多實惠。


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idn1319@qq.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加密狗互聯網創業實戰學堂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sm149.com/web/453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