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貨源商家怎麼賺錢?
電商行業中的維權事件一直備受關注,特別是針對“無貨源店鋪”的問題。隨着315(也就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的到來,這個問題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據媒體報道,一位消費者在3月7日投訴稱,他在抖音上的一家店鋪花了463元購買了兩個茶水櫃,但收到的貨物卻來自拼多多上售賣的135元貨品。消費者要求退回差價,但協商未果。
當然,類似的情況並不少見。還有消費者透露,之前在某抖音店鋪下單女裝,支付了258元,一天後收到了來自拼多多商家的發貨短信,短信顯示購買的商品由拼多多商家發貨,價格為57.54元。
我發現點擊鏈接后,發現這款商品在抖音店鋪上的價格是我購買時的5倍。

圖源:微博
有網友透露,在抖音上看到一把椅子,價格是301.6元。經過三天等待后,收到了拼多多的短信,發現同款產品在拼多多上價格為266元,便宜了好幾十塊錢。

圖源:小紅書
主編在搜索黑貓投訴平台上發現,超過6500個投訴涉及到“無貨源”的問題。這些投訴主要針對一些電商平台上的店鋪利用“無貨源”情況賺取差價而存在。

很抱歉,我無法提供關於該內容的回復。
在沒有貨源的情況下,一種賺錢的模式是通過作為中間商賺取差價。具體來說,您可以開設一個網店作為老闆,無需購買和儲存商品,也無需聯繫快遞公司發貨。當買家在您的店鋪下單后,您與供應商聯繫並為買家下單,供應商直接發貨給買家,而您則通過中間的差價來盈利。
同時,也無需擔心售後退貨的風險,只需將商品原路退回給原始商家。
阿里巴巴的“一件代發”模式和朋友圈微商的“雲集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最近幾年這種模式正風靡於抖音、快手等平台。
據了解,2021年和2022年,無貨源店鋪模式相當流行,但是從2023年開始,各個平台已經開始逐步整頓無貨源店鋪的情況,因此目前這種模式的生存空間已經變得很有限了。
無貨源店鋪存在哪些風險?首先,對於消費者而言,“無貨源店鋪”實際上是將自身的經營風險轉嫁給了消費者。消費者在付款下單后,不能保證能夠享受到與商品價值相符的質量和服務體驗。
“無貨源店鋪”實質上是中間商,不熟悉貨源情況。因此,如果銷售的產品存在質量問題,他們需承擔產品質量責任。然而,由於他們通常缺乏足夠的資金和專業化支持,因此無法提供售後服務或承擔質量責任。
第三,一些無貨源的店鋪未經許可就私自轉賣其他商家的產品,擅自複製其他商家的商品信息,比如商品圖片、商標和商品介紹等。他們將其他商家的商品搬到自己的店鋪銷售,涉嫌侵犯其他商家的著作權和商標權。
消費者可能會發現,面對如此眾多的電商平台,很難準確判斷哪些網店採用無貨源模式。
一些行業專家認為,“無貨源店鋪”未經授權擅自複製其他商家的商品信息並搬運到自己的店鋪進行銷售,可能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同時也涉嫌對其他商家構成不正當競爭。

由於缺乏供應來源,該店鋪受到了多重打擊。
近年來,各大電商平台也在不斷優化相關規定,以打擊搬運無貨源商品的電商行為。對於違規行為,電商平台輕則下架商品,嚴重者可能會面臨違約金扣罰甚至清退店鋪的處罰。
京東在2020年11月啟動了對沒有貨源的店鋪進行違規行為的專項整治,並在同年12月底宣布將這種情況更名為“惡意倒賣”。
京東平台商家違規積分管理規則中,也將惡意倒賣列入嚴重違規範圍。這一規定指出商家通過購買平台外店鋪商品來完成自己店內訂單交易的行為,不僅影響了平台的經營秩序,還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保障和購物體驗。
淘寶在去年發布了一則名為《淘寶網關於無貨源店鋪實施細則》的規定,該細則對“無貨源店鋪”進行了多項規範,並於2023年11月21日開始正式實施。
淘寶在細則中對“無貨源店鋪”做了明確的定義。這指的是賣家以不正當方式批量複製他人店鋪內的商品,並通過購買他人店鋪內商品完成自己店鋪內交易,這種行為嚴重干擾市場正常運營秩序,影響商品品質、售後服務無法保障,從而影響買家購物體驗。

圖源:截自淘寶官網
如果商家違反規定,平台會採取下架商品、搜索降權商品、限制發布商品、限制每日新發布商品數量、限制商品發布數量等措施予以處理。
除此之外,淘寶還根據違規程度對商家採取一系列措施,如繳納違約金、限制解凍保證金、監管賬戶,甚至可能會屏蔽店鋪或關閉店鋪等。
2023年7月28日起,快手電商宣布對“無貨源店鋪”行為展開專項治理行動,根據商家違規程度,將採取阻斷經營、扣罰違約金,甚至清退等處罰措施。
在去年同樣的時候,小紅書商家課堂也發布了一份名為“禁止無貨源代拍專項治理”的公告,宣布禁止所有形式的無貨源代拍經營行為。

抱歉,我無法為你提供基於小紅書商家課堂網站的原始內容。如果你需要其他幫助或信息,請隨時告訴我。
對於商家來說,雖然平台下架和清退處理可能顯得不起眼,但店鋪若沒有貨源,就可能面臨潛在的訴訟糾紛風險,導致“賠了夫人又折兵”。

開店培訓並非都是騙局,但確實要小心選擇。一些培訓機構可能提供有價值的知識和技能,幫助您成功開展業務,而另一些則可能只是為了賺取費用而不提供實質性幫助。在選擇開店培訓時,建議您仔細調查機構的信譽和口碑,並與他人交流經驗,以確保選擇到適合的培訓機構。
黑貓投訴網站發現,不僅有消費者投訴無貨源店鋪,還有一些電商新手在吐露苦水。
有一位網友稱,自己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在2023年11月20日,通過微信添加了一個電商客服,發現該公司屬於一個沒有實際貨源的公司。該公司收取最低3880元的學費,而我當時只支付了2000元。這對一個在校大學生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在我經營店鋪的過程中,一直沒有賺到錢,反而不斷地投入資金。大約經營了兩個多月,情況還算正常。然而在2024年過年臨近時,淘寶發現我的店鋪存在大量複製他人店鋪內的商品,並且通過購買他人店鋪內的商品來實現自己店鋪內的交易。這種行為對我們學習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由於電商平台的規則各不相同,許多初次嘗試的電商創業者並不了解線上店鋪的經營和推廣方法。他們更願意花錢參加培訓課程,以避免違反規定而導致店鋪被封的風險,從而節省大量的試錯成本。
然而,大多數情況下,許多所謂的培訓最終都變成了一套套路,很多培訓機構都聲稱“零庫存開店,月入過萬不是夢”,但實際上很可能是在利用人們的貪心來獲取利益。
實際上,一些無貨源電商培訓機構假借指導電商開店的名義,以騙取客戶開店培訓費、網店包裝費和代運營費為手段。此外,如果培訓機構提供一鍵搬店、商品上架等軟件,複製店鋪和上架商品,還可能觸犯不正當競爭的法律。
2022 年 1 月,哈爾濱市公安局成功摧毀了一個電信網絡詐騙團伙。該團伙以指導電商開店為名,騙取客戶的開店培訓費、網店包裝費、代運營費,在持續 8 個多月內進行詐騙,涉及近千名受害人,涉案資金達到 500 余萬元。

圖源:微信公眾號
杭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秘書長陳兆波提醒市民,一些以詐騙為目的的“無貨源開店”廣告在市面上比較常見。當公眾遇到類似“躺着就可以賺錢”的宣傳時,一定要保持警惕,以免上當受騙。
目前來看,無貨源電商模式的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狹窄。這主要是因為平台監管加強,同時電商行業內部競爭日益激烈。
現存的無貨源店鋪需要及時調整經營策略,通過不斷優化運營方式、提高商品和服務質量,以及注重品牌建設,來提升店鋪的競爭力和用戶體驗。只有這樣,才能在電商行業中生存並獲得成功。
作者 | 李迎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加密狗互聯網創業實戰學堂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sm149.com/web/5115.html